时间:2021-03-07 01:56:59 :格林大华期货:油脂反弹空间有限多单谨慎参与 | 浏览量:88168
伊人情s网99色吧是一款非常精彩的视频观看网站,黄色视频在线观看无需播放器,非常清晰,流畅,没有任何的广告插入,随时观看都很舒畅,非常适合喜欢宅在家看片的小伙伴们。中美前高官及商界北京聚论经贸“解结”
(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全国人大代表谈“碳中和”:抢占海洋碳汇国际制高点
中新社记者 龙敏
“再过百年,厦门大学还能保持这样美么?”今年4月,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将迎来100周年校庆。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全球许多沿海城市、海岛城市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校长张荣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蕴含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有巨大调节作用。“中国应大力发展海洋碳汇,抢占国际制高点。”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趋势,《巴黎协定》明确规定了全球增温控制目标,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更是被列入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这也是向我国科技界、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发出了动员令和集结号。”张荣认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既要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要增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必须大力研发“负排放”各种途径。
海洋碳汇(又称“蓝碳”)是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张荣指出,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负排放”潜力巨大。
“海洋碳汇属于低敏感的环境和气候变化议题,纳入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趋势愈发明显。”张荣指出,“海丝”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主要位于海洋碳汇生态系统中集中分布、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亚热带、热带区域,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环境问题的困扰。
在他看来,将海洋碳汇研发应用拓展到这些国家,发挥中国在海洋碳汇开发的优势和主导地位,在帮助对方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夯实了进一步交流合作的互信基础。
当前,将海洋碳汇纳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工作刚刚起步,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对中国寄予更多期望。张荣强调,“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进一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服务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方案;发展海洋碳汇,深度参与国际治理。
张荣建议,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双管齐下”推动海洋碳汇发展。对内,夯实基础、补足短板,围绕海洋碳汇基础研究、监测评价、试点示范、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球提供海洋碳汇“中国智慧”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对外,积极参与、主动引领,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话语权、增进全球治理能力等方面,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完)
认识上有偏差。由于不具备风险社会知识、不掌握风险识别手段,基层往往认识不到风险的存在,惯常化思维常引发风险漏判或误判。结果,基层既不能在源头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又不能有效阻断风险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复合,基层薄弱的风险感知和预测能力最终导致各类风险叠加,带来各类隐患和危害。
会议要求,要痛定思痛、痛下决心,全面抓好安全生产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紧盯房屋安全,全面彻底排查整治“四无”房屋等各种违建问题,完善规划、审批、建设、管理等机制,依法从严管理民房出租和经营。要举一反三、堵塞漏洞,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盯牢事故多发易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消防、矿山、公共安全等各方面安全整治,做到隐患不消除的不放过、长效管理不落实的不放过,决不允许走过场,决不允许留死角。